close

544533_350970391644073_1778446643_n  

80年代是一個迷人的年代,解嚴、學運、黨外活動和經濟起飛,套句被引用到爛的雙城記的開場白: “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社會、經濟和政治上都風起雲湧,在這樣的時代的年輕人的故事,多麼吸引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預告片及電影介紹時的想法 : 啟於台灣民主的啟蒙時代,跨越野百合學運最後結束於21世紀的兩男一女的戀情,這會多麼驚心動魄?

不意外的,演員精彩的表現和意外地會說故事的影像,流暢的攝影,捕捉了一個又一個青春美麗抑或是悲傷失落的畫面,與其說是故事感人,倒不如說是影像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

張孝全、桂綸美和鳳小岳,三位年輕,外表姣好又有著相對出色演技的演員,演著這有如為他們量身打造的三個角色,放大了他們在銀幕上的青春魅力。尤其是張孝全和桂綸美,因為故事的重心本來就在她們兩人的角色上,讓他們有更多發揮的地方。當陳忠良聽到王心仁說是我的人就跟我一起來啦,張孝全臉上的表情和雙叉的小腿,很精確地表達了那份開心和羞澀,而桂綸美看到來安撫她的人不是陳忠良而是鳳小岳飾演的王心仁,那表情的驚訝和落寞,著實令人揪心。他們兩人在這部電影裡細膩的演技,讓人驚艷,即使電影後半超齡演出對他們來說似乎有點吃力,但也瑕不掩瑜。反倒是鳳小岳的角色有點可惜,看得出來他演的很用力,而且這個角色從原來的單純有理想性,在長大之後卻徹底的幻滅而沉淪,很有潛力,但是劇情上沒有給予他角色足夠的發展空間,真的可惜了。

故事主線的三角戀其實並不特別,這樣的情節已經出現在很多電影裡,如同樣是張孝全主演的盛夏光年,但是女朋友男朋友的影像將這樣易流於俗套的故事說得特別、感人了起來。整部電影充滿著美麗的光影拍下的畫面,有好幾場精彩的戲,其中我最喜歡三場:第一場是陳忠良教王心仁揉葉子給林美寶聞還有按摩她虎口安撫肚子痛,然後她發現正在做這事的不是原來的那個人,望過去發現陳忠良已經離開; 第二場是1985年派對中,明明已經知道陳忠良對他的感情,王心仁卻依然給了他一個玩笑般的吻,陳忠良因此發怒離開,還有派對的最後,秘密揭開了,陳忠良和林美寶坐在泳池畔互相把""""寫在對方掌心代表把這個人交給對方。雖然我確實覺得這部片有些地方確實沒有交代清楚,可是有時候什麼話都不用說,簡單的幾個鏡頭,就能傳遞最真實的心痛,最美的畫面也不過如此。

這部電影有太多令人鍾愛的部分,演員的光芒掩蓋掉了大部分的缺點,但是缺點...還是要說一下。其中很遺憾地,8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之於此片僅止於故事的背景,而沒有盤根錯節地深入到故事的骨肉,還有劇情上刻意的“留白”太多,比王家衛電影還多,雖然我大多時候喜歡想像空間,也如同之前說的,我佩服導演能不用太多的對白而憑藉著影像敘事,但確實有些地方只留下單純的疑惑,例如那封無字的信為何會讓陳忠良看到之後一個勁的哭泣。最後一如預期,也是這類國片的通病,那就是編劇得了"雋語強迫症" : 供引言的文藝腔台詞遍布全片,稍嫌矯情了點。

海報上寫著:"我們都該有兩個情人,一個愛我的,一個我愛的",誰不想呢? 可是現實上很難發生,連電影裡也是,因為他愛他、她愛他、他看起來愛她,但其實最愛自己。外放的林美寶愛陳忠良,以為只要兩人一起變成習慣就會一直這樣下去,卻被陳忠良讓給了他愛的王心仁; 沉默的陳忠良愛王心仁,一直默默地在他旁邊望著他,最後卻只能得到一句"友誼長存"; 天真浪漫的王忠仁,以為他愛上林美寶,但是會不會只是愛上了她表面上的不羈,是他所嚮往的革命特質,而得到了他們兩人的愛,卻又傷害了他們,到最後他最愛的還是自己。他們從年輕開始追尋民主自由,民主到最後得到的不見得是甜美的果實,到最後自由從來沒有拜訪過他們,三個人都被困在自己創造的牢籠裡,永遠不得脫身。

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子的吧,你不一定能愛到你愛的人,愛你的人也不一定最後會在你身邊。快樂總是稍瞬即逝,這世上沒有什麼能夠長存,連你自己和身邊的人都隨著時間不知不覺地改變,一天回頭望,當年的青春和夢想宛如一場夢,只能背負著破敗的包袱和回憶逐漸老朽。

導演企圖心過大,斧鑿太深,但是這三人(要說真的是陳忠良跟林美寶)細膩的感情真正讓人感動,還是喜歡這部片,是會收藏DVD,不,是藍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回味一次的喜歡,喜歡那天真又有點矯情的年輕熱情,喜歡那彼此衝撞坦白後青春的崩壞,喜歡那成熟之後回首的悔恨,好像我也這樣活過一樣。



黃韻玲唱的主題曲。我一向喜歡黃韻玲,當她是個音樂人而不是什麼評審小玲老師的時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女朋友男朋友
    全站熱搜

    LIA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